黄廷晖倒是没有胡说八道,他的这番话准确的评价了王明阳的这四个大字。
听到黄廷晖的评价之后,王明阳会声一笑。
“知我者,黄小郎君也1
说完之后,王明阳才坐在了自己的椅子上,准备进入正题。
“黄小郎君,你可是猜到了这次我为何等你来吗?”
王明阳突然看向黄廷晖开口问道。
“知府大人这次如此匆忙的结束了与海匪之间的战斗,又在廷晖回到府城之后的第一时间,就派人将廷晖带了过来。”
“如果廷晖没有猜错的话,知府大人应该是要高升了1
听到知府大老爷那么一问,黄廷晖也没有藏着掖着的打算。
他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没错1
“对,也不对1王明阳笑着点了点头,他接着说道,“朝廷已经是做好打算了1
“将本官调往北方1
“镇守大同镇1
“节制当地武臣,以保京师之安危1
“一同调过去的还有戚将军几人1
说到这里,即便是王明阳也苦笑了一声。
“当今朝堂上的诸公,怕是将本官彻底当成了一个武将了1
“本官好歹也是三甲进士出身啊1
王明阳摇了摇头,他自嘲般对黄廷晖说道。
知府大人王明阳说的不多,但从这三言两语之中,黄廷晖却得到了不少的信息。
这么急着将知府大人调往北方,那应该是北方出了大事才对。
什么才叫北方出了大事呢?
出了草原中的那些蛮族之外,黄廷晖也想不出还有什么大事了。
如此一说的话,在草原中蛰伏了好些年头的蛮族又开始兴风作浪了。
所以在眼下这个节骨眼儿,朝廷才会如此迫不及待的将王明阳给调回去。
甚至都不管王明阳有没有在江浙府地区完成对海匪的最终扫尾工作。
毕竟在朝廷诸公看来,海匪之患不过是一些“癣疥之患”罢了,危及不了朝廷、也动摇不了江山社稷。
而北方的蛮族则是朝廷最为重视的心腹之患。
毕竟北方蛮族一旦举兵南下的话,极有可能就会威胁到京师的安全。
可能会覆灭整个大盛朝了。
故而,朝廷才会做出这么一个决策。
好在知府大人王明阳的能力够强,才能在短短时间内解决大部分的海匪。
不过同样的,王明阳被调往北方,镇守重镇大同。
看似这是对王明阳的看重,其实也是对王明阳的定位发生了变化。
或许在朝堂中诸公看来,王明阳更像是一个武将,而非什么文臣。
而给了王明阳这么一个定位的话,那也就是意味着王明阳以后或许就会与“内阁”之位没有什么关系了。
王明阳不知道做出这个决定是为了拱卫京师的安危,还是朝中一些王明阳的政敌为了阻止日后王明阳入阁的手段。
从王明阳此时颇为无奈的表情来看,或许是后面这种更要多上几分。
毕竟大盛朝的名将不在少数,让其他人镇守大同也不是不可行的事情。
让王明阳这么一个文臣去做武臣的事情,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
不过当朝首辅大臣张巨鹿向来是看重王明阳的,他怎么会任由这样一件事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