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微笑向暖(1 / 1)

很长一段时间,安素都希望这仅仅是一个梦魇,醒来之后,小和尚依旧还在妙法寺。这段记忆无论是对安素还是向晖来说,都是极其痛苦的,他们都在一夜之间被迫成长。如果说,向晖从此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那安素就是背上了她的心灵尚无法负荷的仇恨。后者远远比前者要可怕。对亲人的怨怼、对施害者的仇恨、对社会不公的怨愤,无论是哪一项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都是超出了心灵的负荷。在这个时期遭此变故,如果身边没有人关心,并加以引导,就很可能让他们走向极端。很庆幸的是,安素在这个时期遇上了良师益友,那就是何向暖。

安素考上了G市的一所普通高中。初三最后半个学期,她几乎是没怎么上学,即使人在学校心也不在,所以没考上重点中学是必然的。对此,刘慧没有过多的苛求,因为女儿经历了那样大的重大打击,能恢复现在这样的正常生活,她已经心满意足。上了高中,安素要求寄宿,不愿意妈妈陪在身边。虽然刘慧不放心,但是安素态度很坚决,她也没办法,只能顺从。

开学没多久,学校通知栏里贴出一则通知,大意就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将举办美术兴趣班,由G市美术院校的大学生担任指导老师,凡是对美术有兴趣的学生都可以免费报名参加。

看到通知后,大家疑惑,学校既然举办兴趣班,就该多举办几个,如英语、舞蹈、乐器、体育等等。为何仅仅是美术呢?这样未免太局限了。后来有小道消息传来,学校本来没打算举办这个兴趣班,是本校美术老师在美院的师弟为参加社会实践,自愿到学校免费给学生们上课,所以学校才办了这么一个美术兴趣班。反正学校只需提供教学场所,并不需要其他资金、资源,又可以让学生们培养兴趣,何乐而不为呢?这个兴趣班的老师就是何向暖,安素就是这样认识他的。

安素报名参加美术班,这出乎大家的意料。一是安素在大家眼里就是个性格孤僻的人;二是因为美术不同于其它,报名参加的基本上都是有基础的人,在那个年代学美术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也是一项不小的开支。在大家看来,安素的家庭似乎承担不起。

G市不比之前所在的小城市,这里的女孩子们个个都是打扮得光鲜亮丽。虽然学校要求统一穿校服,但是一到周末,女孩子们便换回了自己的漂亮衣服。而在乡下长大的安素一如既往地土,穿的永远是那几套旧衣服,生活也很俭朴。宿舍里女孩子们唧唧喳喳讨论着时下最时髦的服饰时,她总是安静地待在一边,从不参与。起初,大家只当她是因为家境贫穷,自卑不参与她们的聊天。后来,大家发现不管是在班里还是宿舍,几乎不与任何人打交道,除非别人问她,否则也不主动与人说话,在学校里是独来独往。不管老师还是学生都认为安素是个性格孤僻的人。

大家没想到,就这样一个性格孤僻的人居然会报名参加,更令大家惊讶的是她有深厚的国画功底,比起美院国画专业的学生丝毫不逊色。这一点连何向暖也没想到。

兴趣班的学生虽然不是特别活泼,但是挺愿意跟老师交流,而何向暖也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那一年,何向暖刚上大二,与所有的在校大学生那般充满了朝气,很快就与学生们打成一片。这个主修油画专业的老师,不像其他的画家那般充满张扬的艺术气质,更多的是儒雅内敛,并且人如其名,笑起来让人觉得非常温暖,加上外表俊朗、身材修长,很受学生的欢迎。学生们都把他当成了大哥哥,非常愿意跟他交流,而安素是个例外。

安素是最先引起何向暖的注意的学生,除了有令人惊艳的国画功底外,就是她的不合群。她的身上没有一丝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该有的朝气,有的只是一身阴沉沉的冷。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她的眼里透出的也是一种愤恨的冷,以及一丝极不易让人察觉的悲凉。这个发现让何向暖忍不住心疼。如果说青少年中也有早熟的愤世嫉俗的话,那么要历经沧桑的人才会流露的悲凉,怎么就过早地出现在一个高中女生的脸上。

那是怎样的一种经历呢?

何向暖在第一次见到安素时,目光就不自觉地追随着她。他总是有意无意地接近她,可她总是一副拒人以千里之外的态度。每周两次的美术课,她总是默默地来上课,静静地离开。面对其他同学的提问,他总是作详尽的解答,并给大家做示范。同时,总会告诉大家不管什么样的问题,大家都可以提出来,他一定会尽自己的能力为大家解答。可是安素从来就没有提出过任何问题。如果不提问,她根本就不说话。

说起来,何向暖还真是个好老师,懂得因材施教。开始就对学生进行摸底,发现除了安素,其他学生最差的都是有素描功底,而安素只是从小跟智善大师学国画,并没有系统学习美术知识。这点跟其他的同学不同。所以,他针对每个学生的水平程度进行指导。而安素是从素描、透视学等基础学起。很快,他便发现安素在美术方面极有天赋,学起来非常轻松,进步非常快。这也是因她有过硬的国画功底,正所谓一理通百理通。渐渐地,只要涉及到美术方面的问题,安素也愿意跟何向暖交流。这样的转变让何向暖觉得很开心。其实,如果安素对身边的人或事多点关心的话,她会发现何向暖在她身上花费的心力要比其他学生要多得多。

对于每一次安素交上来的作业,何向暖都非常认真地看,无论是结构、技法、还是概念性的东西都一一认真指导。他经常从安素的作品里去寻找问题,希望能从中找到打开她心门的钥匙。他发现安素的速写能力强,色彩敏感度极高,但是对色彩搭配的掌握就有欠缺。对此,他也很有侧重性地去指导。同时,他也以自己想学国画的技法为借口在接近安素。

因为他是学油画的,并不懂国画的技法,但是他对国画也很感兴趣,希望安素能教她。可是安素不解,何向暖要学国画,完全可以在学校学,那比她所学的更正规。但是何向暖告诉他,现在学院里偏重的是技法,而安素学的偏重于表现力。他看过安素画的国画,小小年纪竟有如此表现力,这令他非常惊讶。

这不难理解,因为智善法师是方外之人,他的画重在意境,他的作品往往含有禅意。安素从小就是跟智善师父学艺,她身处的环境也是远离红尘的寺庙,接触的是方外之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她的作品自然而然会与学院派的不同。这就是令人惊艳的地方。

就这样,安素与何向暖来往越来越频繁,渐渐地成了朋友。随着两人的友情越来越深厚,安素终于对他打开心扉。

安素很庆幸自己在那段最灰暗的日子里遇见了何向暖,是他引导她逐渐走回充满阳光的道路。

何向暖说“微笑向暖,安之若素”这句话包含了他们俩的名字,希望他们能这样活在这个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