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会长要没其他事情的话,请回吧。”
陈敬宗提出送客,旁边老仆很快上前。
“范会长,请回吧。”
范大水心里高兴,也不生气了。
“陈兄需某帮忙,尽管开始就是。”
“告辞。”
范大水那小九九,傻子都看明白了。
在这段时间,他曾多次拜访过陈敬宗,但从没提起过陈磊在外面做的事情。
别多想,这可绝不是为了陈敬宗身体。
究其原因,只是为了今天罢了。
范大水刚一走,陈磊便过来了。
“爹。”
“我们陈家能投的全都投进去了,朝廷的开海应该没问题吧?”
陈磊终归是年轻,有些沉不住气。
一旦开海无望,陈家可就再翻不了身了。
到时候,只会让范大水那样的小人称心。
“生意场上最重要的就是机会,不能急功急利冒失做决定,但一旦判断准确就要牢牢抓住。”
“这次这个事情,我选择权全在陈家身上,就看陈家是否舍得下血本吗?”
“范大水为啥能轻易抢了老夫的会长,根本原因不还是因陈家不够强大,老夫豁出全部身家赌这么一场,就是为了让陈家再上一个台阶。”
“让我陈家会跻身于江南世家之列,让范大水这样的人再无法撼动我陈家分毫。”
陈敬宗自信满满的,很快道:“这几天你先别露头的,时间差不多了,朝廷该爆出风声的时候了。”
另一边。
范大水从陈家出来后,便找了被陈家拒绝收购的商贾们。
当然不是为收货。
他们手里的那些货跟粑粑差不多,谁沾谁倒霉。
范大水还没傻到为和陈家斗气,而干这种伤及自身的事情。
他找那些商贾,只是为拓宽合作渠道。
本着多条朋友多条路的原则,这些商贾对范大水的相邀全然欣然赴约。
在酒桌上,众人谈及积压货物一事,难免会对陈家不收他们的抱怨几句。
范大水对之康慨表示,两淮商会会对此予以力所能及的帮扶。
这些人吃一堑长一智,有人提出是否拟个协议,范大水顾左右而言他始终没能答应。
生意场所摸爬滚打这么多年,范大水的推脱之意他们又哪能看不出来。
只不过,范大水无论是虚伪还是啥,将来就不见得一定没有合作的可能。
对之,没必要撕破脸。
一顿酒宴虽各怀心思,但至少表面挺和气。
而与此同时,朱允熥也面见了老朱。
在老朱翻看的纸质资料中时,朱允熥已对最后结果做了解释。
“皇爷爷,综合多种方案所虑,以抽解征税是目前最合适的办法。”
都有哪些执行方案,这样的利弊又是啥。
在朱允熥呈交的资料中都有清楚的写明,而给出这样意见的依据又是啥,全都用数据清清楚楚的标明。
另外,每种货物收税多少,哪些属禁榷之物,全都是确切数据之下清晰建议。
最后,在这份资料中,朱允熥又预估了开海之后朝廷年税的增收。
朱标从老朱手里接过资料,翻阅到最后之后,道:“开海后税收可增一千万两?”
这个数字并非信口开河,那是综合有能力出海商贾的实力给出的结论。
全都有数据支撑的,根本容不得不信。
“这是保守估计。”
“另外,还不算朝廷下西洋的船只。”
“若是大胆一些的话,这数字应该是在四千万两往上,比大明全年的税收还能多上一点。”
“江南本就富庶,很多人除了纸醉金迷外,都会把手里的余钱放在仓库里发霉。”
“有了流通的机会后,他们自然而然就会让这些钱鸡生蛋蛋生鸡的。”
“这次严查海禁后,出海的紧俏物一下积压了那么多,和富明实业机器投入提升产量的关系根本就不大。”
“主要原因还在与,往日这些货物总能想办法出海,勐然一下子出不去自然也就造成了现在的这种积压。”
说着,朱允熥顿了一下,又道:“其实勐然缉查海禁,对重开市舶司是有很大好处的。”
“要是突然一下提出重开,势必会有一大批人反对的,而之所以要反对,不过是因江南商贾想要垄断海外贸易罢了。”
“要是朝廷开了海,不仅没办法垄断,而且还得向朝廷交税,肯定不会答应的。”
“现在若不把这些捋顺,等将来怕会难上加难的。”
朱瞻基因欲重下西洋,正当壮年突然英年早逝。
之后,朱祁镇依旧是如此。
再之后,刘大夏为杜绝后世之君再下西洋的念头,一把火烧了郑和的航海图。
虽有些阴谋论,但那些文官反对下西洋那是不争的事实。
遍观明朝史书,无不是说下西洋如何劳民伤财,但永乐一朝朱棣又是修《永乐大典,又是五征漠北的。
要是下西洋再只是劳民伤财,那为何大明没就此分崩离析,反倒还成就了永乐盛世。
一些事情的真相,不是几句谎言就能掩盖的了的。
既然有利可图,那些文臣为何还要那么反对,究其原因之一,不就是不愿朝廷和他们争利而已。
现今在老朱的弹压之下,那些文官还都不敢露头的呢。
只有现在把市舶司走顺,将来才不会出现被文官集体反对的可能。
“提举的人选你有何想法?”
朱标放下手中资料,随之开口问了句。
“儿子虽不敢保证职大的学生一定正派,但至少要比那些文臣更强一些。”
“只是,那些文官怕不会放过这一机会,他们不见得一开始就存了啥心思,这也是新旧士子间的争锋。”
“大明的治理始终离不开那些文官,而且现在的职大正如日中天,儿子以为得给那些文官喘口气的机会,这提举就从文官中选吧。”
打一杆子给一甜枣。
没多长时间,不仅搞垮了孔家,六部尚书都换了好几批。
打的已经够多了,也是该给个甜枣了。
“你让陈家收积压的货可完成?”
之后,朱标又问了句。
在之后的布局当中,朱允熥曾与朱标做过仔细交流。
“收了三百五十万两的,已到陈家的最后底线了。”
听了这数,一直没说话的老朱比朱允熥当初吃惊多了。
“奸商。”
老朱的嫌弃毫不掩饰的跃然于脸上。
对于这,朱允熥假装没听见。
老朱对贪官和商贾的痛恨,那是铭刻进骨子里的。
他要敢多说,少不了也会受顿无妄之灾。
“招六部都察院内阁过来。”
老朱嫌弃归嫌弃,但也不会耽误正事。
没用多久,三衙门一行数人出现。
众人行礼后,老朱招呼起身。
“目前江南各地失业的工人很多,虽有富明实业帮忙过渡,但恐也扛不了多久,各位可有解决之法?”
早在之前,工人出现失业问题后,就有人提出适当放宽海禁,让那些货物流通出去,那些工人自然也就有活儿干了。
但,当时朱允熥不告而别,老朱正为此生着气。
朱允熥预料的事情发生,这人又提出了和朱允熥的意见,老朱对此大发雷霆。
幸好有朱标在。
提这意见的人才只被投到诏狱,没有被当场给卡察了。
现在老朱再问起,没人敢再说话了,就连头铁弦都没有表示。
朱允熥回来有段时间了,也听说老朱做的那些事情了,知道他们有啥顾虑。
见没人说话,便主动道:“工人失业的主要缘由还是因海外的那些紧俏物积压而已,孤的意思是重开市舶司,先让这些货流通起来。”
这话一出,算是开了头。
众人悄悄瞅瞅老朱,见老朱没生气的意思,很快从中领悟到招他们过来的内涵。
吏部尚书翟善率先道:“臣以为可行。”
其他人不甘落后,纷纷表态道:“臣附议。”
不一会儿的功夫,便拿出了统一意见。
朝廷大力缉查海禁,早翘首以盼朝廷能够松口了。
重开市舶司本就利大于弊,出于公心的不用多说,出于私心的更不会多说了。
“开市舶司容易,只是如何开,先开哪个,还是一块都开,这些都需仔细商议。”
在众人表态后,朱标很快询问。
朱允熥先于他们一步过来,想必早就就已经对这些方面给出意见了。
他们不奢求能和朱允熥说的不离十,但至少不能说到老朱避讳之处。
众人吱吱呀呀的,没人敢先说。
最后,还是铁弦道:“解决工人失业问题设市舶司或许可缓解压力,但当初关闭市舶司的本质原因并没有解决。”
“臣以为不妨先开一个,这样既有利于解决目前的难题,也更容易管理。”
铁弦这话一出,见老朱仍神色澹然。
其他人则见风使舵,很快和铁弦达成统一意见。
“臣以为铁尚书所言在理。”
“臣也附议。”
又是呼啦啦一大片,达成了相同意见。
“市舶司的提举诸位可有人选?”
这次,是朱允熥问的。
对于这,众人这才来了精神。
职大对他们的冲击太大了,只有京中一处他们都得面临竞争。
现在,全国各地都有职大,将来会有更多职大学生进入朝堂。
用不了多久以职大模式入仕,怕就要取代他们这些读四书五经的。
六部都察院内阁平日或许会有些争斗,但在这个问题上那可是相当的默契。
都察院和内阁纷纷表态说,吏部是专门为朝廷铨选人才的,对各方面人才都有所了解,理应吏部出面。
换句话说,不管吏部选了谁他们都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