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惟忠这段时日,都深居在城中府邸。</p>
对外美其名曰养病,实则知晓内情的都人明白,就是软禁。</p>
姚古念及袍泽情谊,并未苛待,除了不允许外出,其他要求基本都满足。</p>
院落中,杨惟忠端坐在树荫下,手捧一份《青州早报》看的入神。</p>
而今,《青州日报》已经彻底占据了市场,诸多小报被挤压了没了空间,纷纷倒闭歇业。</p>
一家独大之后,进奏院内部商讨过后,将《青州日报》拆分成了三刊。</p>
《青州早报》主攻时政刊,各国时闻,应有尽有,乃是官吏以及商人们必备的读物。</p>
是的,商人也看《青州早报》,而且还期期不落,就算因有事耽误了,也会想方设法补上。</p>
因为这些商人渐渐发现,往往一条不起眼的时闻,就是发家致富的商机。</p>
《青州日报》则是文娱刊,奇闻异志、名人风流韵事等等,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受众群体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p>
第三刊是《青州文报》,主要刊登各类学派,以及农学、医学、工学、算学等学科的文章。</p>
受众虽不及前者,但也不逊色太多,毕竟齐宋两国的读书人基数很大,此外金国、西夏、大理等国家的读书人,也会求购观看,甚至时常出现一报难求的场面。</p>
且,读者粘性极高。</p>
要知道,这年头文学交流不是一件易事,尤其是农学、算学、医学等学科。</p>
平里日,想找个志同道合的好友都难,更别提专业学术的讨论了。</p>
而现如今,《青州文报》却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隔空交流的平台,能够轻松进行学术交流,分享成果。</p>
所谓南北交融,最大的阻碍就在于交流。</p>
而《青州日报》却在不知不觉间,打破了这种阻碍,使之交流更加畅通。</p>
杨惟忠这些日子,全靠报纸打发时间,往往一份报纸要翻来覆去的观看好几遍,虽足不出户,但通过三刊报纸,也能知晓天下之事。</p>
“唉!”</p>
杨惟忠长长叹了口气。</p>
西京道收复,河东路诸州归降,齐国彻底站稳脚跟。</p>
至此,攻守易形,北方蛮夷再也无法对齐国造成麻烦。</p>
南方战事虽因连日阴雨陷入僵持之局,大宋暂且稳住了局面,但败局已定。</p>
燕云十六州在手,稳住了北方,齐国接下来便能腾出手,全力攻打大宋。</p>
“老爷,该吃药了。”</p>
恰在这时,一名风韵犹存的妇人端着碗款款走来。</p>
这妇人是杨惟忠的小妾,名唤慧娘,颇得他的喜爱,十六岁时被纳入房中,至今已有十几年了。</p>
闻声,杨惟忠怒道:“我没病,喝甚药?”</p>
“是是是,老爷没病,只是祛火明目的凉茶,快些喝了罢。”</p>
慧娘如哄小孩一般,好说歹说,才让杨惟忠喝下药汁。</p>
前两年平定山东叛乱时,被韩桢俘虏,在战俘营中大病了一场。</p>
他到底是年纪大了,落下了病根,每逢春夏交季之时,总会断断续续的咳上一阵子。</p>
待杨惟忠喝完了药,慧娘取出香帕子,动作轻柔地帮他擦了擦嘴角,而后叮嘱道:“日落后天儿凉的快,老爷莫要坐太久。”</p>
“我省的。”</p>
杨惟忠点点头,继续看着手中的报纸,脑中推演着南方的战局。</p>
见状,慧娘微微叹息一声,转身离去。</p>
“襄阳乃是长江重镇,决不能丢,襄阳不丢则蜀中无恙。宗泽虽坚守不出,可刘锜那小儿却行的围点打援之策,不断歼灭援军,袭扰粮道,襄阳被攻破是迟早的事儿。刘延庆手握水师,却与齐军在荆湖纠缠,简直蠢笨如牛,刘锜麾下无水军,眼下需北上,解襄阳之围……”</p>
话音刚落,就见一串急促的脚步声响起。</p>
杨惟忠抬起头,见慧娘去而复返,神色慌张,不由皱眉道:“发生了何事?”</p>
慧娘答道:“老爷,陛下来了!”</p>
“哪个陛下?”</p>
杨惟忠一愣。</p>
不待慧娘作答,一道熟悉的身影穿过垂花门,迈步走进小院:“杨将军,一别数年,别来无恙。”</p>
杨惟忠豁然起身,神色复杂的盯着韩桢。</p>
韩桢轻笑道:“见到朕,为何不行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