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发难(1 / 2)

回明 无辜的虫子 2608 字 2022-09-04

皇陵之谈,朱棣终于答应了劝说朱棡等藩王一起,以宗人府的名誉发出召集,但凡现在署理藩属之责的亲王,包括年满十八岁的世子,皆往京师参加宗室会议。

当然这不是如议郭英或者欧阳伦那样的宗亲会议,而是宗室会议,只有朱家的直系子孙才能参与,共召集已经就藩的周王朱橚、楚王朱桢、齐王朱榑、蜀王朱椿、湘王朱柏、代王朱桂、肃王朱楧、辽王朱植、庆王朱栴、宁王朱权、岷王朱楩、谷王朱橞等十二个藩王。

韩王朱松、沈王朱模、安王朱楹、唐王朱桱、郢王朱栋、靖江王朱赞仪、伊王朱彝(木彝)等七个未就藩的亲王。

包括现任秦王朱尚炳、暂摄晋王朱济禧、暂摄燕王朱高炽、鲁王世子朱肇煇和吴王朱允熥等第三代藩王。

其中周王、齐王、代王待罪之身,已经在京师守候,未就藩的亲王已经接到圣旨以及宗人府的召集令,也在等待时间的来临。

所以从京师中发出了十四道诏书和召集令往楚王朱桢、蜀王朱椿、湘王朱柏、肃王朱楧、辽王朱植、庆王朱栴、宁王朱权、岷王朱楩、谷王朱橞、秦王朱尚炳、暂摄晋王朱济禧、暂摄燕王朱高炽、鲁王世子朱肇煇和吴王朱允熥等处。令其携已经受封的世子进京参与宗室会议。

一时间,朝堂之上群情沸腾,大臣们都想不到,皇上在不知不觉之间,已经开始了心动,有些乐观的大臣认为皇上雷厉风行,大明终于可以免除藩王隐患,断定诸王进京后,皇上肯定会羁留扣押诸王,那时,就是他们大臣们扬眉吐气的时候了。

但是有些谨慎的官员,则认为诸王不会如此乖乖就范。肯定要有一番垂死挣扎,会不会起兵反抗先不考虑,肯定要想办法抵制这次入京。皇上这次举动恐怕会雷声大雨点小,最后经过一番唇枪舌战后不了了之。

有更多的大臣则抱着旁观的态度,静静观察着此事的结果,不管谁问。都绝对不发表任何意见。

同时,朱允炆、朱棣、朱棡等人纷纷暗自揣测着诸王的动向,朱棣、朱允炆都关心着北平的一举一动,而朱棡则是把眼光投向自己曾经的领地,他没有想到四弟就这么轻易的被侄儿说服。他想到宗室会议成功召开与否,恐怕自己都会无缘于晋王的宝座了。心里也不禁怅然。

无论是谁,都有一种预感,肯定要有藩王抵制这次宗室会议,是谁呢?

想到郭英仍在辽东,难道是翁婿同心的辽王朱植吗?“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是素以能文善谋著称。在当时“统九十余城”的宁王朱权吗?还是如同羔羊一般。陷入众多野心家漩涡中的朱高炽……。

众说纷纭,怎么猜测的都有,就差没有人开个盘口赌上一把了。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最先做出反应的却是湘王朱柏。朱允炆听到杨杰的奏报后,头顿时有斗那么大。朱柏采取的反抗方式倒是很壮烈。

据杨杰奏报,内厂得到的消息是。湘王朱柏在很客气的送走朝廷遣往传旨的宦官后,把妃嫔都召集到一起。紧闭宫门,自焚而死。

详细情况不得而知,因为事发仓促,在湘王府的内厂密探也未能逃脱烈火的焚烧,为湘王殉了葬,只有一个在临死之前说,传旨的时候,他并不在湘王周围,听有人议论,传旨的宦官曾经单独和湘王谈过话,随后湘王就陷入了癫狂之中,他来不及逃脱,就被侍卫包围砍杀,投入了火中,最后被救出时只剩下一口气,说完之后,就命归黄泉了。

朱允炆沉默不语,齐泰和杨杰面面相觑。

半晌,看着皇上依旧没有动静,齐泰鼓足了勇气,将自己对此事的疑虑提了出来,说:

“皇上,臣认为事有蹊跷,建文元年,荆州知府弹劾湘王,朝廷不但没有责怪,而且温言相抚,并且将荆州知府调入京师另作他用,皇上如此恩典,湘王对于进京应该是毫无芥蒂,甚至做出首应才是,断然不会行此非常之事,陷陛下于不义矣!”

杨杰点点头,很赞同齐泰的分析。担负内厂之责的他还提供了新的情报。奏道:

“内厂荆州处得知湘王之事后,千方百计的打探消息,想要知道传旨的太监曾经和湘王说了些什么,但是突然发现,那传旨的内宦突然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朱允炆又是大吃一惊,问:“负责往湘王之处传旨的是谁?怎么会失踪呢?是不是内厂和他正好走岔,相互错过了呢?”

杨杰回奏道:“臣来时查过,是原来的伺候皇上的马琪,最后皇上怀疑其有问题,将他调至印绶监,负责保管古今通集库,并铁券、诰敕、贴黄、印信、勘合、符验、信符诸事了。”

“马琪?”朱允炆念叨了一遍这个名字,想起了那个白面俊秀的太监,说:“这马琪从朕在东宫时就一直追随朕之左右,应该不会有问题吧,怎么是他呢?”

齐泰上前一步,奏道:“皇上,臣以为,现在不是考虑此事的时候,湘王暴毙,肯定是有内情,臣想,有心怀叵测之人,想利用湘王之事,达到抗拒圣旨的目的。”

朱允炆点头说:“就是这个形势了。他们这些行动,目的全在于抗旨,但如果朕没有一个交代,逼死亲王的罪名,看是免不掉了。不过当务之急,是要催促诸王进京,至于谁是暗中谋划之人,看其的反应就是。”

杨杰道:“是不是明天多派内厂情报处之人到荆州在做查探,争取获得一些可信的证据,证明与陛下无干,再商讨对策不迟。”

朱允炆知道杨杰说的意思,更明白所谓的去寻找证据,那就是去伪造证据,事情没有到那种地步,也没有必要这么做。挥手否决道:“算了,证据这件事先不管,这件事朕说的越多。错的也就越多,索性不予理会,反倒显得光明正大。”

杨杰心中一动。犹豫了一下,奏道:“若是这般,微臣以为不妨做的彻底一些,皇上不妨在朝堂震怒。将湘王谥曰戾王。因无子嗣,削除封藩,为后者戒。”

齐泰心里一颤,忙劝谏道:“皇上,此议万万不可。诸王现在皆担心削藩,现在湘王亡故,应该厚加抚恤才是,谥曰戾、削其藩,岂不令诸藩寒心,谁还敢来京师呢?”

朱允炆不置与否,自顾想着自己的心事,总觉的有种熟悉的感觉。连杨杰反驳齐泰的言语也没有听清楚。杨杰道:“齐大人错矣,皇上此时愈加厚恤,诸王越是心里不安,还不如按照朝廷法令、太祖遗训行事,反而可以使诸王放心。”

两人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朱允炆心中灵光一闪,想起了在洪武二十三年。潭王自焚之事,是何等的相似。心里豁然开朗。

不理会两人的话题,径直问齐泰道:“湘王是那一年就藩的?已故的潭王呢?”

齐泰不愧是记忆力惊人,略微一思考,随后就答道:“启奏皇上,湘王、潭王都是在洪武十八年离京就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