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度级别是怎么定的?”“可能是随意定的。”</p>
“……”</p>
▲2018环意第14赛段是一个爬坡赛段,车手们在向宗克兰山顶的终点发起冲刺</p>
在国际赛事或者一些专业比赛中,组委会为了使比赛更好看以及为车手提供额外的积分奖励,会在比赛途中设置一些爬坡点,这些爬坡点都具有一定的难度,不同难度对应不同的积分,为了方便计算积分,坡度的分级应运而生。</p>
坡度级别由易到难分为4级爬坡、3级爬坡、2级爬坡、1级爬坡、HC级爬坡。是的,歪果仁总喜欢倒着来。</p>
▲一些骑行APP会自动给出一段路的爬坡级别</p>
坡度如何分级?</p>
爬坡的分级没有固定的标准,但通常是根据持续爬坡的长度与该路段的平均坡度而定。</p>
4级爬坡:里程少于3km的持续上坡,但是坡度并不会很陡。此时感觉:嗯有点意思,还行。</p>
3级爬坡:持续上坡里程达5km,坡度比4级爬坡陡峭。此时感觉:有点难。</p>
2级爬坡:持续上坡里程达5-10km,平均坡度达到4%。此时感觉:咬咬牙再坚持。</p>
1级爬坡:持续上坡里程达10-20km,平均坡度超过5%。此时感觉:我去!</p>
HC级爬坡:持续上坡里程达15-20km或更长,平均坡度超过9%。此时感觉:感觉?什么感觉?</p>
▲环意第14赛段的最后,从山脚奥瓦罗到宗克兰山顶的各级别坡度划分(参考)</p>
▲环意第19赛段</p>
那么问题来了,0.1%的坡你到底爬不爬?还是说你要试试100%的坡?</p>
刚性、重量、舒适性、空气动力学表现,这些更轻、更快、更强的硬件因素,在这些华丽的数据背后,究竟是什么给予车手在公路上驰骋的能量。FSA相信,优异的硬件设备只是良好骑行体验的基础之一,而以系统的视角重新思考,车手本身永远是问题的核心所在。因而,FSA重新出发,以车手的诉求为第一导向,寻求与全球一流Fitters建立合作关系,目标是帮助车手发掘自身身上更多驾驭公路车的能量。</p>
接近赛季开始的阶段,我会加入滚筒骑行台间歇训练。用场地车训练,固定前叉支架,进行一小时的间歇训练,具体方式如下:</p>
10分钟90踏频热身;</p>
做三组一分钟130高踏频,组间休息各一分钟;</p>
做完三组高踏频后五分钟休闲踩准备间歇;</p>
从第20分钟开始将踏频瞬间拉高至150-170坚持10秒;</p>
休息50秒(休闲踩)1分钟为一次,一组10分钟也就是10次;</p>
随后休闲踩10分钟等待第二组间歇;</p>
做完第二组间歇后冷身踩10分钟,总耗时1小时</p>
(https://www.yqwxw.cc/html/115/115117/25590226.html)</p>
www.yqwxw.cc。m.yqwxw.cc</p>